细菌在适宜其生长的环境中(培养环境:需氧、厌氧、微需氧,培养温度:35℃或25℃),会在极短时间内(8-18小时)经历由调整期-对数期-稳定期-衰退期)四个生长周期(真菌需要培养7天、酵母菌需要培养三天产生孢子后保存,具体情况需看对数期的时间确定)。菌种保存的最终目的,是能够在以后的时间使用该菌种。要达到这个目的,一般同时结合以下的三方面的措施: |
1.取生命力最旺盛的对数期阶段的菌种,该阶段菌种生命力最为顽强,能够更好的耐受保存过程中温度的变化。 |
2.通过降低温度,使细菌其进入“休眠状态”,保存过程中该菌种处于最低的代谢活动。 |
3.降低细菌在降温“休眠过程”和升温“复苏过程”中,温度变化对菌种的伤害。 |
|
菌种保存管的保存原理,为目前较多实验室所常用的甘油保存法的改进方法,可以简述为“甘油小瓷珠保存法”。 |
产品保存时,将菌种刮取或转移至菌种保存管中,上下颠倒保存管,重力作用下,菌种均匀分布于冻存保护液中。将冻存管中的全部冻存液吸取出菌种保存管。密布凹孔的小瓷珠,扩大了小瓷珠的表面张力,在表面张力作用下,每个小瓷珠的表面仅仅覆盖着一层冻存保护液,而菌种则存在于这层保护液之中。 |
产品使用时,从-20/-40/-80冰箱中拿出菌种存管,轻轻晃动。由于此时的保存管内已没有聚集的液体,瓷珠在低温下也会很容易相互分离,而不必像传统甘油法保存时需要很长的甘油融化时间。随后,用接种针任取一瓷珠,就可直接在平板上划线接种或置于增菌液中培养。 |
接种完成后,立即将该菌种保存管置于原有的保存环境中,由于此种方法能够快速的取用菌株,因此,菌种保存管内部温度的波动相当的小。因此,能够极大避免保存温度的大幅波动对的菌种的伤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