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米荧光转染试剂
英文名称: Transfection reagents
型号:null    产品货号: Cat#IR20100418-01、Cat#IR20100418-02、Cat#IR201
价格:请致电:010-57128832,18610462672
品牌: 国产

ImagenFect RNAiIR)转染试剂使用说明

名称及编号

颜色

用途及特点

价格

ImagenFect RNAi

Cat#IR20100418-01

红色

用于siRNADNA特异性细胞荧光转染,荧光发射波长600nm

1980/ml

ImagenFect RNAi

Cat#IR20100418-02

绿色

用于siRNADNA特异性细胞荧光转染,荧光发射波长520nm

1980/ml

ImagenFect RNAi

Cat#IR20100418-03

褐色

用于siRNADNA特异性细胞转染,MRI可见

1980/ml

ImagenFect RNAi

Cat#IR20100418-04

暗红色 

用于siRNADNA特异性细胞转染,近红外荧光可见,荧光发射波长700~900 nm

1980/ml

浓度:4 μM 

储存条件:4℃,长期保存建议-20

转染实验结束后即可观察荧光示踪,IR荧光永久、稳定

简介

IR试剂用于转染,能够将具有生物学功能的核酸或多肽转移运送到特定细胞内,并使其在细胞内维持生物功能。其中核酸包括DNA(质粒和线性双链DNA)、siRNA(用于RNAi)。转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功能研究(基因表达调控、基因沉默、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)和基因治疗研究。

用转染试剂作为基因载体进行转染,是目前主要的转染方法,阳离子脂质体试剂是目前主要的转染试剂,但由于其转染效率低、细胞毒性高、不耐血清、不适宜体内转染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。理想的基因转染试剂应该具有如下特点:(1) 高效转染;(2) 低细胞毒性;(3) 易于观察、检测;(4) 方法简单、安全;(5) 省时、经济。

ImagenFect RNAi20104月纳奥生物全球首发的siRNA荧光转染试剂,也可转染DNA、多肽等生物分子,它具有高效、低毒、荧光示踪、耐血清、易靶向修饰、适合体内外转染等诸多优势。

IR分子为纳米复合材料,分子量约100kD,其作用机理为纳米粒子携带目的基因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,并有效促进目的基因-IR复合体从细胞内溶酶体(endosome)的释放,以及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有效释放。IR分子最终被分解排出细胞外,可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过程。

在合理操作及良好实验条件的前提下,IR能达到90%以上细胞转染效率(即超过90%细胞被成功转染)。

1.      适用范围

IR适用于RNADNA在各类肿瘤细胞及常规细胞系如CHOHela293TJurkat等细胞的转染。

2.      细胞培养

按照表1推荐的细胞数量和培养基量,提前一天将细胞种植在培养容器中。转染时细胞汇合度在50%-80%可以达到最佳转染效率,如果追求比较好的荧光图片,可在30%-40%进行转染。(由于本品细胞毒性较小,可采用较小的细胞汇合度,更适合转染后的观察)

1 细胞接种数量、培养液体积、IR用量推荐

培养容器

转染前1天接种细胞数量

每孔表面积

共用培养基

DNA转染

siRNA转染

平板培养基

稀释培养基体积

DNA

用量

IR用量

siRNA

用量

IR用量

96-well

7500±2500

0.3 cm2

100μl

2×25μl

0.2μg

0.5μl

4 pmol

1μl

24-well

25000±10000

1.9 cm2

500μl

2×50μl

1.0μg

2.5μl

20 pmol

5μl

12-well

50000±20000

3.8 cm2

1ml

2×100μl

2.0μg

5.0μl

40 pmol

10μl

6-well/35mm

150000±50000

9.4 cm2

2ml

2×250μl

5.0μg

12.5μl

80 pmol

20μl

60-mm/T25 flask

400000±100000

28 cm2

5ml

2×0.5ml

10μg

25μl

160 pmol

40μl

10-cm/T75 flask

1000000±250000

78.5 cm2

15ml

2×1.5ml

30μg

75μl

320 pmol

80μl

注:平板培养基是在转染时直接加入孔板中用以混合培养好的细胞,稀释培养基是指目的基因及IR试剂分别分散于一定体积的培养基中,然后再与平板培养基混合,每孔培养基总体积为二者之和

   

3.      siRNA转染

(1)    试剂用量

IR用量是与siRNA最终摩尔浓度按1:1使用,IR正式装的浓度是4 μM,即4 nmol/ml,如果加x pmolsiRNA,就加x/4 μlIR试剂。如每孔转染20 pmolsiRNA24孔板),则添加5 μlIR1mlIR试剂可以使用200次。

其他规格的培养容器请参考表1

(2)    操作说明

如冷冻保存,则先将IR解冻,并离心收集管壁附着液体。

24孔板为例。转染前,用PBS轻轻漂洗贴壁细胞,加入500 μl OpitMEM培养液与孔板中。将20 pmol siRNA分散于50μl OpitMEM,将5 μl IR分散于50μl OpitMEM后,将两组OpitMEM分散液等体积混合。在微型振荡器上剧烈震荡10s后,室温静置20 min,然后加入24孔板内细胞OpitMEM培养液中(每孔共600 μl OpitMEM培养液,符合表1推荐量)。培养4-6小时后更换培养基,可在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siRNA转染结果。继续培养至24-72小时在mRNA水平检测实验结果,培养至24-96小时可以在蛋白水平验证基因沉默实验结果。

注:IR可以在含血清和抗生素培养液环境中进行转染实验,即使用普通培养基来代替OpitMEM,并且无需再更换培养基。为了获取更优的转染效率,建议采用上述实验流程。

(3)    数据结果

1 ImagenFect (IR)转染Cyclophilin B siRNAHela细胞转染效率Western blot结果比较,以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ransItJetPEI等转染试剂作阳性对照

结果表明,IRsiRNA 转染效率比Lipofectamine提高至18倍。

 

2 ImagenFect对转染细胞存活率影响实验比较

结果表明,ImagenFect没有细胞毒性,而LipofectamineJet-PEI显示较高的细胞毒性。

3 ImagenFect 转染FITC标记siRNASKBR-3乳腺癌细胞动态转染荧光示踪过程。(红色为ImagenFect纳米粒子,绿色为siRNA分子)

结果表明,ImagenFect能够靶向转运siRNA分子进入肿瘤细胞,并实现细胞质内有效释放。可从转染后0min5h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转染过程,并拍摄荧光图片。

4. DNA转染

(1)    试剂用量

24孔培养板为例,当转染DNA时,如DNA长度为5000 bp左右,则建议每孔转染1 μgDNA,添加2.5 μlIR1 mlIR试剂可以使用400次。

具体每种培养容器对应的DNAIR试剂用量可参考表1

(2)    操作说明

如冷冻保存,则先将IR解冻,并离心收集管壁附着液体。

24孔板为例,转染前,将1 μ, g质粒DNA混合于50 μl5% 小牛血清的RPMI1640McCoy 5A培养液内,得到培养液①,室温静置10分钟;另将2.5 μlIR转染试剂混合于50 μl5% 小牛血清的RPMI1640McCoy 5A培养液内,充分吹打混匀得到培养液②,室温静置10分钟。将②逐滴加入到①内混匀,置于微型振荡器振荡10s,离心(1000rpm 1min)收集混合液于样品管底,室温静置20min。在24孔细胞培养板内加入0.5 ml5%小牛血清的培养液,然后逐滴加入IR/DNA混合液。随后可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转染过程。转染后8小时用培养基清洗转染细胞表面,以除去游离的DNA及未结合的IR分子,并可更换为含10%小牛血清的常规培养液,继续培养至24小时,检验转染效果。

(3)    数据结果(以下数据结果为纳奥公司客户提供)

人卵巢癌SKOV3细胞

转染后24小时,在人卵巢癌细胞满视野分布的镜头下,能看见很多细胞发出荧光,表明转染效率较高。转染率能达到80%以上。

4 IR转染GFP质粒DNA至人卵巢癌SKOV3细胞24小时后荧光图片

293T细胞

转染后24小时,在人293T细胞满视野分布镜头下,能看见大多数细胞发出荧光,表明转染效率较高。转染率能达到90%以上。

293Tcell01

5 IR 转染GFP质粒DNA至人293T细胞24小时后荧光图片

人肺癌细胞PG细胞

转染后24小时,在人PG 细胞满视野分布镜头下,能看见大多数细胞发出荧光,表明转染效率较高。转染率能达到90%左右。

CHO细胞转染

6 IR 转染GFP质粒DNA至人肺癌细胞PG细胞24小时后荧光图片

5. 质量保证

纳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对ImagenFect RNAi转染试剂的每批产品实行严格质量检验,并进行转染验证,以确保产品质量,提供技术支持。如该试剂存在任何质量问题,而非操作不当造成,本公司将免费提供更换。请用户使用前务必认真阅读说明。

6. 参考文献

[1] Recent Pat Biotechnol. 2010 Jun 1;4(2):130-5.

[2] OMICS, V0l.13(4), 2009

[3] Expert Opin. Drug Deliv. Invited editorial article 2008; 5:263-267.

[4] J. Biomed. Mater. Res. A. 2007 Dec. 18 online

[5] Eur. J. Cancer 2007; 43:184-93

[6] Bioorg. Med. Chem. Lett. 2006, 16, 4243-5

[7] World J Gastroenterol. 2005; 11(33): 5136-5141

[8] Bioorg. Med. Chem. Lett. 2005; 15: 1357-1399

[9] Carbohydr. Res. 2004; 339 (16): 2693-2700

[10] Colloids Surfaces A: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2004; 251: 183-190

[11] Recent Pat Biotechnol. 2010 Jun 1;4(2):130-5.

咨询电话:0571-56695982

传真:0571-56695981

E-mailtech@naaobio.com(技术支持)

       info@naaobio.com(客户咨询); order@naaobio.com(订购)

网址:http://www.naaobio.com/